专访《齐鲁文化大会》总导演丁坤年,地域文化如何实现“破题”?

酷客影院小白影视资讯人气:227时间:2022-01-06 01:36:28

历经几年的升级迭代,文化类节目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深挖渐成趋势。如北京卫视的《上新了·故宫》《最美中轴线》、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江苏卫视的《从长江的尽头回家》等一批聚焦地域文化的节目,逐步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最近,在山东卫视播出的《齐鲁文化大会》以厚重的齐鲁传统文化“打底”,邀请72位齐鲁文化爱好者挑战四个答题关卡,争夺“齐鲁文化大会擂主”的称号。节目融合演播室与外景拍摄,全方位呈现齐鲁文化经典内容与齐鲁各地风物人情,让观众得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对于文化类节目而言,在碎片化、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以及同类型节目大量涌现的影响下,其实面临着不小的创新压力。而在这一背景下,《齐鲁文化大会》选择从较为垂直的地域文化切入,并在内容、包装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

聚焦地域文化,文化节目如何实现“破题”?

文化类节目经历了2017年的集中爆发,2018、2019、2020连续三年的数量回落,进入2021年,又再度呈现出较强劲的势头。尤其是各大卫视平台不断深挖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将题材拓展到戏曲、书法、非遗等各个领域,不断拓宽创新思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值得进一步了解和深挖。同时,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的主流媒体,山东卫视以“悠久文明 青春中国”为频道定位,近年来,在文化类节目的持续输出上独树一帜。而正是凭借对齐鲁文化的认可与自豪感,《齐鲁文化大会》这档文化节目才应运而生,试图再次带动一波“齐鲁文化热”。

可以说,“齐鲁文化”为这档文化节目贴上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但并不意味着节目就已经拥有了通向成功的“捷径”。节目总导演丁坤年告诉记者:“客观地说,一开始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因为文化类节目本身就属于小众垂类,这个节目又属于地域文化,所以破题肯定是最大的难点。”

回顾此前同类型节目,多是以诗词、成语等为题材,对观众来说,这些内容几乎是陪伴着大家成长的,因此更容易产生共鸣。而《齐鲁文化大会》聚焦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果你不生长在这片土地,或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那对这些内容可能就非常陌生。

丁坤年说,在节目刚开始策划筹备的时候,节目组与省里各地市的文旅局以及省内十几所高校一起召开座谈会,大家给节目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齐鲁文化这个概念太广了,不知道从何下手。

面对在节目策划之初就出现的棘手问题,节目选择了一个看似有点“笨拙”但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整个团队对齐鲁文化做了一次深入系统的学习,买了二百多本相关书籍,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还专门为节目制作了一个‘齐鲁文化读本’,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文化三大内容板块做了全面梳理。”丁坤年说到,“如果对文化本身不够自信、理解不够深入的话,后面做的内容就可能会流于表面,而在系统学习之后,我们发现此前对齐鲁文化的理解有点浅薄了,它其实大有文章可做。”

于是,节目遵循“找寻文化中习焉不察的知识点、活在当下的知识点,有较大影响力的知识点”这三个原则,从名人名事、名言名句、名景名胜、名文名物等观众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比赛的题库进行了拓展,从更生活化的角度考察选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文化真正“活”起来,也让节目与当下观众产生共鸣和建立连接点。

当下,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差异化突围、符合观众喜好的文化节目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齐鲁文化大会》立足“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用贴近生活的提问激活了大众共同参与的热情,走出了不一样的创新路径。

“文化 竞技”的传统形式,如何玩出新花样?

丁坤年告诉记者,如何权衡节目的综艺属性和文化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节目只是高冷的阳春白雪式说教,注定很难让观众产生认同感。作为竞技题材的文化节目,综艺化表达的一个核心元素就是选好角,文化传承和传播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所以节目一开始策划就确定了全民参与的角色定位。”

在《齐鲁文化大会》的舞台上,尽管每期节目都有72位选手同台竞技,但每期节目主要人物的标签和个性都非常突出,比如中法混血少年博纳泽懿、山航首位女机长王惠、两度登台的山大哲学系学霸选手、边检警察刘涛、小学语文老师张焕昭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显然离不开节目在人物叙事上的精心打磨。丁坤年介绍:《齐鲁文化大会》的选角标准里选手对齐鲁文化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洋溢在脸上的自信,丰盈在大脑里的知识,融进日常行为里的自觉。

可见,节目虽采用了“文化 竞技”这一相对比较传统的形式,但它吸取了以往答题竞赛类节目的优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亮点。

在赛制和规则的设计上,节目围绕着“1V1对抗”和“抢答”这个核心模式,设置了“先礼后兵”“杏坛论道”“当仁不让”“步步登高”四种对抗方式,规则与胜出模式皆有不同,这种赛制设置给人的感觉是层次感分明,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选手们紧张刺激的比拼,不断将赛况推向高潮。而在比较吸睛的“步步登高”环节,两位选手在山东地图上选择一座城市为出发点,轮流回答与该城市相关的文化知识点,率先点亮整个山东地图即可成为当期擂主,这样巧妙的设计,将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更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表达了“步步登高方能领略齐鲁文化真正的魅力”这一层含义。

丁坤年告诉记者:“赛制和规则的设置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在实力和运气并存的赛场,节目既有了悬念感,往往又会产生很多观众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同时,节目一直考虑的重点,是题目的外化形式。可以看到,节目没有限于用文字呈现题目,或者由主持人现场出题,而是采用了嘉宾外景出题、短视频外拍、角色演绎等多样化的形式,让题目生动起来,也让文化时尚起来。

并且面对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节目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如美食类的题目,节目用武侠风格展现山东人的豪迈;文旅类的题目,主持人则是用了偏文旅风的探访;而文物类的题目,则是采用了文物复原风格,让观众有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

“单一的现场问答,已经很难对观众产生吸引力了。”丁坤年说,“所以我们在选准知识点的基础上,借助了多种形式对题目进行包装,在嘉宾对题目的解读上,坚持以古论今、以今通古,让题目和观众的生活结合更紧密,才能吸引观众对节目保持足够的新鲜感。”

此外,节目也十分注重视觉效果的创意呈现,以山水为主要元素的舞台设计,两侧以山的造型呈现,主舞台则有一个比较抽象的波浪造型的灯带,取流水的概念,巧妙契合了山东的文化背景。并且,在节目每期的开篇主题大秀中,节目运用AR/VR科技进行包装,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外化,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

丁坤年介绍,节目的舞美设计更换了三个版本,未来感、时尚感是舞美设计重点考虑的方向。第一版本的舞美设计主打竹简和藏书阁的概念,文化味十足但是时尚感不足。而考虑到齐鲁文化的精髓是“一山一水一圣人”,且山东本身是一个海洋大省,水的元素不想丢掉,所以最后的舞美版本就重新调整为以山水为核心元素设计理念。

“齐鲁文化的核心其实恰恰是创新。”嘉宾康震在节目中这样说道,《齐鲁文化大会》可以说正是凭借着朴素而又不乏亮点的创新,从而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的审美水准”

《齐鲁文化大会》播出后,首期节目CSM山东省网收视9.31%,CSM21省网收视0.92%,均位列同时段第1,之后几期节目在山东省网也一直位列同时段第一,CSM21省网收视也一直位居前列。丁坤年直言“有点超过我的预期”。同时,在年轻人较多的微博、B站等平台,节目也都收获了不错的反馈。

其实大多赛制类的文化节目往往带着一些“高冷”气质,大家一方面认可节目的专业性、高品质,但一方面又觉得文化节目总是阳春白雪的存在,很难引起关注。这档文化节目是如何“拥抱”年轻人的?丁坤年告诉记者,首先是在节目中从齐鲁文化延伸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呈现,第二要塑造青年榜样,让年轻人因为喜欢节目中的人而喜欢上节目,第三则是在节目气质上从舞美、灯光、音乐、模式镜头多方面追求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风格。

作为大众参与的节目,《齐鲁文化大会》不仅追求节目的高度和深度,更注重题目延伸内容的话题性,考虑哪些知识点和话题更容易引起年轻人参与讨论的兴趣。比如结合孔子的偶像是周公的知识点,来讲述古人如何高质量追星;由《论语》中提出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知识点延伸到年轻人交友标准话题的讨论;由孔子的“八不食”说延伸到孔子也是个美食家的话题;由《论语》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知识点延伸#三十你立了么#的话题讨论。

“内容不能是‘死’的,如果把内容聚焦在成语、诗词等知识点上,那节目就变成记忆比拼的内容了。”丁坤年告诉记者,“其实在深入了解齐鲁文化之后,你会发现齐鲁文化不是传统的、藏在书本上的,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贴近年轻人生活的。”

同时,节目也希望通过每一期激烈的比拼,为年轻观众塑造一些榜样。在丁坤年看来,“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节目里的人大家都不想看了,或者都是千篇一律的知识达人,那节目很难有看点。观众喜欢这个人,才会关注这个人的胜负,关注这个人的表达。”

节目中的72贤士,既有大学学霸、也有基层网格员,既有学校任教的老师、也有短视频博主,他们怀着对齐鲁文化的真诚热爱登台,也让舞台因为他们的表现而更加精彩。“这些选手都是非常普通的民间爱好者,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在舞台上散发出来的魅力,相信能够让看节目的年轻观众有所收获。”丁坤年表示。

除了传统的电视平台,《齐鲁文化大会》在新媒体端也有传播,丁坤年看过b站上的年轻人对这个节目的评论,觉得非常的专业和自信。他告诉记者,其实并不仅是节目契合年轻观众,而是“我们以前可能对年轻人有一些误解,其实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对文化类节目的审美需求和他们的审美水准。”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赋予文化节目时代触感》,指出综艺节目要勾勒“从过去走向现在”的历史脉络,让传统文化“从现在走向未来”。在“2022山东广电战略资源尊享会”上,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也讲到了山东广电节目创作的三个根本遵循,“节目创新要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节目创作要努力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节目目标要努力做到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齐鲁文化大会》没有平铺直叙地展现传统文化知识,用创意化、互动化等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需求的方式,实现传统地域文化的年轻化传播,既展现了一定的创新的潜力,也再一次印证了文化类节目的可塑性,让齐鲁文化的魅力也得以大放异彩。

— THE END —

作者 | 李杨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renliaolang1@163.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酷客影院 陕ICP备32148754号